從近年來的考古史發現可知:早在新石器時代茅臺這塊神奇土地就翻開了美酒飄香的歷史,最早記載的史書史《史記*西南夷列傳》。
【最早記載】
從茅臺考古發掘出的漢代的提梁灌,提梁壺等酒具,說明在二千多年前,這里的居民已熟練地掌握了發酵釀酒技術,明代嘉靖,萬歷年間茅臺作坊不下二十家,特別是在萬歷一朝,出現了獨具特色的“回沙工藝”(醬香型白酒的重要釀酒工藝),釀酒作坊也在赤水河邊上風上水的楊柳灣一帶陸續新建起來,這在茅臺現存最早的明代中有所記錄。
【醬酒來源】
貴州遵義仁懷市茅臺古鎮一帶早在公元前135年就生產出令漢武帝“甘美之”的枸醬酒,這便是醬香型白酒茅臺酒的前身。黔北一帶水質優良,氣候宜人,當地人善于釀酒,前人把這一帶稱為“酒鄉”,而“酒鄉”中又以仁懷市茅臺鎮的酒最為甘洌,謂之“茅臺燒”或“茅臺春”。
茅臺最早的釀酒坊名稱據考查是“大和燒房”,這個信息是從茅臺楊柳灣一尊建于清嘉慶八年(1803年)的化字爐上所鑄捐款名單“大和燒房”而得。其實茅臺酒在清代已相當興旺,道光年間已遠銷滇、黔、川、湘。咸豐年間由于戰亂生產一度中斷。
【三大燒房】
清同治一年(1862年)茅臺酒坊在舊址上開始重建“大和燒房”,這以后的發展主要有三家作坊,名叫“燒房”,最先開設的是“成義燒房”;其次是“榮和燒房”、“恒興燒房”。
成義燒房的前身是成裕燒房,于同治一年開設,創始人華聯輝。華聯輝主要經營鹽業,中過舉人,曾間茅臺出好酒,于是決定設坊烤酒,經其三代經營規模不斷擴大,其酒俗稱“華茅”。
榮和燒房:“榮太和燒房” 于光緒五年(1879 年)設立,后更名為榮合燒房;其本為幾家合伙經營,幾經周折1949年榮合燒房的經營權落到王秉乾之手。其酒俗稱“王茅”。
恒興燒房出品的“賴茅”
恒興燒房前身為“衡昌燒房”由貴陽人周秉衡于1929年在茅臺開辦,周后因鴉片生易破產一拖八年, 1938年同民族資本家賴永初出資八萬銀元,周以酒房作價入股,擴大規模生產。并于1941年更名為“恒興燒房”,其酒俗稱“賴茅”。
古茅臺一帶所產的酒在西漢時期就作為貢品供皇帝飲用或地方官僚享用,但由于交通不便規模一直很小,乾隆年間開修赤水河航道,茅臺成為門鹽運黔的集散 地,到道光年間茅臺地區商賈云集民夫)門流不息,對酒的需求與日俱增,從而刺激了釀造業的發展和釀酒技術的提高,正如清代大詩人鄭珍所說‘酒冠黔人國,鹽登赤地河”,當時酒的獨特工藝已基本形成。
古壇老酒價格表
古壇老酒450ML 零售價126元/瓶 出廠價:加18984092007微信
古壇老酒1999 零售價328元/瓶 出廠價:加18984092007微信
古壇鴻福500ML 零售價268元/瓶 出廠價:加18984092007微信
古壇老酒(老壇)500ML 零售價798元/瓶 出廠價:加18984092007微信
古壇老酒(金壇)500ML 零售價1280元/瓶 出廠價:加18984092007微信
古壇老酒(大壇)2588ML 零售價2999元/壇 出廠價:加18984092007微信